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13篇
  免费   304篇
  国内免费   901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48篇
  2022年   172篇
  2021年   152篇
  2020年   187篇
  2019年   188篇
  2018年   157篇
  2017年   182篇
  2016年   157篇
  2015年   189篇
  2014年   550篇
  2013年   291篇
  2012年   554篇
  2011年   593篇
  2010年   424篇
  2009年   434篇
  2008年   586篇
  2007年   398篇
  2006年   318篇
  2005年   389篇
  2004年   409篇
  2003年   384篇
  2002年   282篇
  2001年   253篇
  2000年   209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马冰  杨蓉  杜旌  马贵梅 《心理科学进展》2022,30(11):2381-2394
企业往往在员工管理和组织创新上处于“两难困境”——难以提供稳定工作但又不得不依赖员工实现组织创新, 这就使得研究员工工作不安全感对创新行为的影响至关重要。企业员工遭遇不同环境威胁带来的工作不安全感时, 创新行为存在差异。本文在威胁焦点下深化工作不安全感概念, 并基于“以变量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研究思路, 探讨其对创新行为的差异化影响过程。首先, 结合环境威胁来源与主观感知, 把工作不安全感分为岗位焦点工作不安全感和人员焦点工作不安全感两个维度, 并将编制测量量表。其次, 期望运用纵向研究设计, 通过分析多时点的员工-主管配对数据, 基于情境调节焦点和工作激情的链式中介作用, 来揭示岗位焦点工作不安全感对创新行为的负向影响, 以及人员焦点工作不安全感对创新行为的倒U型影响。最后, 将采取“以人为中心”的研究思路, 运用潜在剖面分析方法探讨工作不安全感潜在类型及其对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推进工作不安全感的概念和效用研究, 也为企业如何有效促进创新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2.
优化努力的分配, 最小化努力成本和最大化收益是各个领域的关键问题。本文梳理了基于努力的决策(effort-based decision-making)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讨论了努力的两面性:固有成本和潜在价值。通过拓展控制期望价值理论(Expected Value of Control, EVC), 本研究探讨了影响努力的非社会与社会因素。探索人们何时以及如何付出努力的计算神经机制, 有利于理解与促进社会互动中的努力行为, 以及为干预精神疾病中动机缺失症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3.
同一个道德决策情景使用外语(相比母语)呈现时, 个体会表现出更强的功利性倾向, 即道德外语效应。随着研究的深入, 结论并不一致。本研究运用元分析方法首次探讨了语言类型(母语vs. 外语)对道德判断中功利性倾向的影响, 并分析了相关的调节变量。通过文献检索及梳理, 共有19篇文献46个独立样本97个效应量符合元分析标准(N = 9672)。结果显示存在较小但稳定的道德外语效应(g = 0.23); 调节效应分析表明, 道德外语效应受故事类型的影响, 在个人道德两难故事中存在较小但稳定的外语效应(g = 0.32), 但在非个人道德两难故事(g = 0.11)与日常道德评价故事中(g = 0.12)不存在外语效应; 非个人道德两难故事中的外语效应受记分方式的影响, 多点记分在该故事类型下存在效应(g = 0.27), 二点记分不存在效应(g = 0.05); 性别和语系类型没有显著的调节效应。这些结果表明语言类型对个体面对道德困境时的选择倾向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道德故事类型和记分方式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994.
阅读与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 ToM)在儿童发展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梳理文献发现两者可能存在双向促进作用。儿童通过与家长或老师的共享阅读, 启动联合注意, 使用心理状态术语进行对话, 进一步根据社会想象力, 模拟社会互动, 从而促进儿童心理理论发展。另一方面, 在阅读过程中, 心理理论能够助力儿童从宏观的阅读观的建立、元认知阅读策略的使用、故事情境模型的构建, 到微观具体的短语、句子、语篇和多文本的理解等能力的提高, 这些证据揭示了心理理论可以从多方面促进儿童阅读能力的发展。进一步的神经生理证据发现, 阅读和心理理论这两个过程的神经活动是有一定重叠的。由此推测, 两者可能具备潜在的双向促进关系。未来需要更深入和长期的纵向追踪研究为两者的关系提供丰富的实证证据。此外, 还应进行更多中国的低龄儿童的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线上课程的盛行, 也应更多关注多媒体内容阅读对儿童心理理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5.
理想情感是人们期望获得的情感状态。情感评估理论认为文化对理想情感的塑造有着重要影响, 主要的影响途径有文化体验、文化价值观和社会文化变化。理想情感对个体会产生具有文化特异性的影响, 主要会影响个体的偏好及选择行为、混合情绪体验、身心健康和社会认知决策。理想情感研究未来发展可以着眼于4个方向:使用纵向视角研究理想情感, 进一步探索理想情感的前因变量, 打造适合中国文化的心理健康标准和通过认识理想情感来消除文化隔阂。  相似文献   
996.
寻求幸运的行为从古至今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幸运感知如何影响消费行为的理论成果为消费研究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系统回顾相关文献发现, 个体的幸运感知会对冒险行为、独特性寻求、传染效应、特定事物的态度和幸运消费产生影响。归因理论、人格特质理论、认知启动理论、反事实思维、社会比较理论、控制感理论和启发式决策可以用于解释幸运感知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未来研究应深化幸运感知影响消费行为的作用机制并拓展边界条件及其双向结果。  相似文献   
997.
贬损型幽默指包含贬损意味同时令人发笑的信息。释放论、优越论、失谐?解决理论与良性进犯理论尝试解释了其心理机制。贬损不一定好笑,群体身份和态度、接收者与贬损对象的心理距离以及人格、文化差异等均会影响幽默效果。贬损型幽默可以起到释放偏见与表达社会支配倾向的作用,对人际交往的作用则不一致。贬损型幽默的整合性过程模型串联描述了贬损型幽默的机制、前因和后效,可作为未来研究的框架。未来亦可继续探讨贬损型幽默的消极影响,以及其对群际关系和社会公平的潜在积极作用,并关注到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的贬损型幽默。  相似文献   
998.
王振宏 《心理科学》2022,45(6):1367-1374
儿童发展的环境敏感性模型是在整合素质-压力模型、差别易感性模型、优势敏感性模型、情境生物敏感性模型以及感觉加工敏感性模型理论观点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个关于个体与环境因素如何交互影响儿童发展的元理论框架。该模型认为儿童的环境敏感性即儿童感知和加工周围环境刺激信息的能力不同,其发展受到环境影响的大小就不同,高环境敏感性儿童受到环境影响大,低环境敏感性儿童受到环境影响小。儿童的环境敏感性是儿童携带的敏感基因与早期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敏感基因与早期环境共同塑造了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敏感性,从而导致儿童对环境刺激的心理、生理与行为反应不同。大量实证研究表明,存在基因多态性、神经生理与气质等不同的潜在环境敏感性因子。儿童发展的环境敏感性模型的提出,为从基因-神经生理-环境三项交互作用系统探讨儿童发展的多样性提供了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999.
以“人类是否对自然承担直接道德义务”的问题为根据,可以将西方环境伦理学划分为非人类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的环境伦理学存在尖锐的分歧和激烈的争论背后却具有理论基础、价值立场的一致性。从理论基础的一致性看,它们都割裂自然观与历史观的辩证统一关系,这使得它们不去探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下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实际的物质与能量交换关系是如何断裂的,进而把生态危机的本质归结为生态价值观的危机,秉承的都是一种抽象的文化价值决定论;从价值立场的一致性看,它们不仅都是为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方式辩护的伦理学,而且漠视人民群众和发展中国家为了消除贫困追求生存的发展权与环境权,是一种以追求“生活质量为导向”的“西方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学。我国的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开始于对西方环境伦理学的引进、评介,由此形成借鉴或认同人类中心主义或非人类中心主义两种类型的生态文明理论。随着学术界对西方环境伦理学在理论基础和价值立场上的缺陷的认识更加深入,学术界提出了环境伦理学本土化的理论主张,这也使得学术界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在吸收西方环境伦理学积极成果的基础上,建构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理论,并由此形成了不同理论谱系的生态文明理论,并最终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西方环境伦理学关于生态本体论、生态价值观等问题的争论,对我国不同理论谱系的生态文明理论都产生了影响,厘清这种影响不仅有利于促进环境伦理学的本土化,而且有利于我们建构一种能够既维护中国的发展权与环境权,又有利于促进全球环境治理的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理论。  相似文献   
1000.
王润洲  毕鸿燕 《心理科学进展》2022,30(12):2764-2776
发展性阅读障碍的本质一直是研究者争论的焦点。大量研究发现, 阅读障碍者具有视听时间整合缺陷。然而, 这些研究仅考察了阅读障碍者视听时间整合加工的整体表现, 也就是平均水平的表现, 却对整合加工的变化过程缺乏探讨。视听时间再校准反映了视听时间整合的动态加工过程, 对内部时间表征与感觉输入之间差异的再校准困难则会导致多感觉整合受损, 而阅读障碍者的再校准相关能力存在缺陷。因此, 视听时间再校准能力受损可能是发展性阅读障碍视听时间整合缺陷的根本原因。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考察发展性阅读障碍者视听时间再校准能力的具体表现, 以及这些表现背后的认知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